|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20-2021学年信息公开报告 | |||
| |||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令第711号,下称《条例》)、《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教育部令第29号,下称《办法》)等要求,结合2020—2021学年度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编制而成。全文由概述、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对信息公开评议和举报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六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统计期限自2020年9月1日起至2021年8月31日止。 一、概述 2020—2021学年,学校认真执行《条例》《办法》等文件要求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各项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不断完善公开事项,丰富公开方式,增强公开实效,扎实推进信息公开工作,为学校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加快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健全体制机制,认真落实信息公开制度 学校高度重视从制度层面保障和落实信息公开,认真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纪检监察、工会、教师代表、民主党派人士共同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归口管理、良性互动和运转有序的信息公开工作格局。各二级单位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公开工作,将信息公开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信息公开常态化、不断线。 (二)落实清单要求,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根据《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下称《清单》)明确的10大类50项公开事项,全面梳理本年度信息公开情况,逐一核对,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细化,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各二级单位进一步明确信息公开具体内容,认真落实业务范围内信息公开有关事项,确保二级单位网站重要信息同步更新发布在学校信息公开网。 (三)拓宽渠道载体,着力提升信息公开质效 以学校官网(http://www.wxcu.edu.cn/)为主渠道,信息公开网()为主窗口,微博、微信等为新形式,会议、文件、公告栏等为重要载体,实现渠道载体畅通、平台聚合、人员互通和资源共享,全面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同时,将信息公开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组织“校领导接待日”活动,在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招生、招标、招聘等重点领域信息,策划推出校庆、毕业典礼等重要节点的系列主题宣传,推送爱国教育、时事评论等原创热帖,常态化开展公益志愿、提案落实、失物招领等服务,通过多样化、多形式、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为广大师生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信息公开接地气、有成效。 二、主动公开情况 (一)主动公开形式 1.学校网站。本学年,学校通过官方网站、信息公开网等网站,及时发布“学校要闻”“院部动态”“媒体聚焦”“公告通知”“信息公开”以及“办事流程”“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规章制度”“信息公开受理”“监督投诉”等各类公开事项。 2.学校官方微信。本学年,学校官方微信共推送425期内容,粉丝量1.9万人。疫情期间,微信公众平台围绕“防控政策”“防控知识”“宣传动员”“战‘疫’先锋”“‘声’援一线”“网络课堂”“志愿服务”“心理疏导”“法治同行”等九大主题发布推送91条,系列报道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传递正能量。 5.其他公开方式。本学年,学校共处理各类来信来访49件,用心用情为信访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教代会、工代会、工作部署大会等重要会议为契机推动信息公开,如在2021年12月学校召开三届三次教执委会,与会人员听取审议了《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定期向教代会、工会“两委”委员、离退休老同志通报学校工作,定期召开统战团体专题建言献策会、情况通报会以及各类征求意见会。 (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 1.招生考试信息。一是公开学校普通专科招生章程及中职招生、面向社会人员招生章程。发布经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核定的2021年普通专科招生章程,涵盖基本办学情况、专业录取要求、投档录取规则、学费标准、学生奖助学金等内容。发布2021年五年制高职(师范)招生简章,涵盖报考条件、选拔程序、考核方式与内容、录取规则等内容。发布2021年对口单招、中职注册招生简章,涉及招生专业及计划、报考对象和条件、报名要求与程序、录取方式等内容。发布2020年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招生简章,涉及招生专业及计划、报考对象和条件、报名要求与程序、录取方式、培养及管理办法等内容。二是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学校年度普通专科招生计划,在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面向社会公开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招生网站、手机微网站、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公开我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三是公开录取结果。学校招生网站即时更新2020年各省各批次录取进展情况、录取通知书快递单号。四是公开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通过官方微信、招生网站、手机微网站、微信小程序、热线电话、网络直播、招生咨询会、进中学接受咨询和校友宣传等渠道为考生提供咨询服务。专门成立现场监督组,监督招生全过程,设立举报邮箱,公布举报电话,加强群众信访、咨询和来访工作。2021年招生考试工作过程中,我校未发生重大违规事件,未有考生录取信访投诉或遗留问题。五是公开录取新生复查结果。对新生入学资格复查以及身体复查,对录取享受高考加分照顾的新生资格条件进行复核。新生复查期间未收到举报情况,新生入学资格复查无异常情况。 2.财务信息。一是财务管理制度。在校园网财务处网页设立“政策法规”专栏,公布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及时更新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让师生及时了解最新的财务规章制度。二是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及投诉方式。学校通过公示牌、校园网等形式向学生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投诉电话等,主动接受学生和社会监督;同时在每年招生期间,将每个专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写入招生简章,在录取通知书中也明确告知每位新生各专业的收费标准。三是部门预决算报表。 学校根据无锡市财政局的有关规定,由无锡市教育局作为一级预算单位,在无锡市教育局网站上汇总公开学校预决算报表。四是其他财务资料。学校财务运行情况和收支执行情况报告在教代会、工代会上公开。 3.资产信息。一是资产管理制度。完善项目招标、采购招标、资产管理等制度建设,组织修订了《《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修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招标采购管理办法 (修订)》等文件,同时制定了《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试行)》《笔记本电脑领用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等文件,并在资产管理处网页进行公布。进一步健全完善采购招标规章制度,规范采购招标行为。二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信息。本年度共完成新增固定资产的审核入账:家具被服185件,金额410435元;图书336册,金额15405.46元;仪器设备新增451台套,新增总值9153747.8元。三是物资采购招投标。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做到招投标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本年度,发布采购招标各类公告信息116条,预算总金额10537.3万元,实际执行总金额9884.28万元。其中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1项,预算金额1184.5万元,实际执行金额982.32万元;部门集中采购项目15项,预算金额2707.88万元,实际执行金额2458.59万元;委托代理采购项目22项,预算金额5979.8万元,实际执行金额5730.92万元;零星招标项目14项,预算金额166.77万元,实际执行金额140.18万元;开展网上商城采购项目451项,预算金额 353.22万元,实际执行金额 249.41万元;零星采购31项,预算金额145.13万元,实际执行金额130.26万元;组织实施公开招租2项,成交租金 192.6 万元。 4.人事师资信息。本学年,学校共进行6批次的公开招聘工作,包括校园招聘、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招聘、市教育局招聘等类别公开招聘。人事处认真受理全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类意见、争议、投诉和申诉的调查、调解或处理。在岗位聘用中,对拟聘人选在全校范围内公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评前公示和评审结果公示。 5.教学质量信息。2021年开设48个专业,拥有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2个,央财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江苏省品牌专业1个,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构建了学前教育、快递运营管理、电子商务、会计、酒店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智能控制技术等12个专业群。学校对接无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拓展新兴产业相关产业,2021年,获批高职扩招专业3个、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3+2分段(3+2本科贯通)培养项目5个、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贯通培养项目14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9个。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室106个,校外实习基地227家。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籍在校生10917人(其中三年制高职8635人,五年制高职和师范在籍在校生2282人)。2020-2021学年,学校开设课程(含公选课)共计1413门。2020-2021学年,学校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学生获奖近百项。 6.学生管理服务信息。通过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网发布15场线上招聘会,19场校园专场宣讲会,1773条企业招聘公告,提供招聘岗位25030个。为34名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9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毕业生、1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6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庭毕业生等59名毕业生提供求职创业补贴共计88500万元。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信息上报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监测系统,在学校信息公开网公布《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0-2021年度,评选出2020年国家奖学金14名(其中中职国家奖学金3名,高职国家奖学金11名)、国家励志奖学金269名。评出2021年江苏省普通高校省级三好学生2名、省优干6名、省级先进集体2个,2021届省优秀毕业生3名。评选出2021年无锡市三好学生30名、优秀学生干部13名、先进学生集体6个。评出我校2021届优秀毕业生211名,2019-2020学年校三好学生标兵10名、三好学生750名、优秀学生干部210名、先进集体25个。2019-2020学年“弘毅”特等奖学金获得者10名、“弘毅”一等奖学金获得者169名、“弘毅”二等奖学金获得者438名、“弘毅”三等奖学金获得者815名、“弘毅奖”获得者47名。2020-2021年度,发放2020年国家奖学金10.6万元,发放人数14人(其中高职国家奖学金8.8万元,发放人数11人,中职国家奖学金1.8万元,发放人数3人)。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134.5万元,发放人数269人(其中三年制高职121.5万元,发放人数243人;五年制高职13万元,发放人数26人)。发放国家助学金488.87万元,其中2020年秋季学期244.335万元,发放人数1542人(其中三年制高职218.415万元,发放人数1381人;五年制高职21.62万元,发放人数118人;五年制中职4.3万元,发放人数43人),2021年春季学期发放国家助学金244.535万元,发放人数1544人(其中高职240.035万元,发放人数1499人;五年制中职4.5万元,发放人数45人)。2020年秋季学期中职学生免学费159.17万元,免学费人数1447人。2020-2021学年残疾学生免学费10.93万元,免学费人数20人。学校共有491名学生生源地贷款成功,总金额为373.07万元(其中2020级新生209名,总金额157.92万元;2019级143名,总金额111.2万元;2018级121名,总金额90.36万元),其中国开行贷款成功473人,总金额359.48万元;其他贷款成功18人,总金额13.59万元。2020-2021年度,学校利用计提经费,用于学生勤工助学发放金额为37.01975万元,发放近400人次;用于2020-2021学年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175.57万元,免学费人数341人;用于校内“弘毅”奖学金奖励金额为87.1万元,奖励人数1220人(其中三年制高职76.4万元,获奖人数1061人;五年制高职8.35万元,获奖人数112人;五年制中职2.35万元,获奖人数47人);用于新生奖学金金额为10.2万元,奖励人数34人(其中三年制高职新生9.4万元,获奖人数23人;五年制新生0.8万元,获奖人数11人);用于2020年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1.1651万元;用于高职特困生减免学费45.83元。学生勤工助学19.89455万元。2020-2021年度,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对我校194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资助金额为45.5万元(其中三年制高职21万元,受资助人数89人;五年制高职13.09万元,受资助人数64人;五年制中职11.41万元,受资助人数42人)。我校共有67名特困生得到了江苏省福彩中心组织开展的“福彩爱心助学”资助,资助金额为33.5万元。 三、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 学校明确了依申请公开的受理机构是学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公开了受理的相关信息。本学年学校未收到信息公开申请,不存在不予公开的情况,也没有因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或减免费用的情况。 四、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及时有效地将学校可公开的信息向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主动公开,同时收集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对于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普遍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表示满意。 五、因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受到举报、复议、诉讼的情况 学校在“信息公开”网站,专栏开设了信息公开监督投诉受理的相关信息,将信息公开工作置于社会公众和师生员工的监督之下,随时接受社会公众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议。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本学年未收到有关信息公开的举报投诉。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本学年,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交流学习有待进一步推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下一阶段,学校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根据“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原则,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的引领作用,逐步建立信息公开自查自纠长效机制。及时完善更新信息公开配套措施,细化公开事项,优化公开流程,加强经验总结和推广,推动学校信息公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二)着力开展学习交流。利用文件传达、会议研讨、日常交流等,深入学习信息公开有关规章制度和上级有关工作要求,主动学习兄弟院校的创新做法。加大信息公开工作宣传力度,不断改进信息公开工作方式,进一步推进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在加大信息公开工作人员配备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队伍的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通过微信群或QQ群,增进校内各单位之间工作交流,在互学互鉴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推进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具体、持之以恒、全面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