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现科研强校的战略目标,培育学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学院可持续发展,规范学院科研工作,科学有效的实施绩效考核,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工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学院的科研工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由学院各部门选报或申报项目并组织实施,由科研处代表学院负责选项、立项、经费控制、项目评审、科研工作量统计等日常事务管理。
第三条 本管理办法中所称“科研工作”,主要指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教育教学研究、软科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第四条 本管理办法的计算对象为学院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及依照职称序列享受岗位津贴的其他人员。
第五条 每年1月1日至当年12月31日为一个计算年度。在此期间的科研成果,均可申报当年的科研工作量。
第六条 未署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和“无锡高等师范学校”的各类成果不予计算,以笔名署名的各类成果不予计算。
第二章 科研工作量计算
第七条 对科研工作实施量化管理,以完成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及成果的类型为基本依据,实行记分制。
第八条 记分项目包括已完成学院科研处正式立项并登记备案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奖项。
第九条 科研项目的具体记分方法为累计记分法,即:科研工作量总分=论文分+著作(专著)分+科研项目分+获奖分+专利分+经科研处认定的其他成果分。
第十条 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和依照职称序列享受岗位津贴的其他人员当年应当完成的基础工作量。
年度科研计算基础工作量表(分值)
职称级别 人员类别 | 正高 | 副高、博士 | 中级 | 初级 |
专职教师及依照教师职称序列享受岗位津贴的人员 | 6 | 4 | 2 | 0 |
依照其他职称序列享受岗位津贴的人员 | 4 | 2 | 1 | 0 |
专职科研人员 | 38 | 28 | 16 | 0 |
附注:1、学院“专职科研人员”是指在学院各研究所中从事专门科研工作的人员,具体人员由人事处认定。
第十一条 论文著作分值计算标准
类 别 | 科 研 成 果 形 式 | 分 值 | 说 明 |
论 文 类 | 《Science》、《Nature》 | 160 | 1、连载论文按一篇计算; 2、期刊论文须≥两个版面或≥3.5千字; |
学院认定的一类期刊 | 20 |
学院认定的二类期刊 | 12 |
学院认定的三类期刊 | 8 |
学院认定的四类期刊 | 6 |
省级党报(理论版)、党刊 | 8 |
其他由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可的正式出版的期刊 | 2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刊 | 1 |
著 作 类 | 学术专著 | 由专业领域5名同行专家,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认定 | 1.5/万字(国家级出版社) | 1、多人合作的著作,主编总计4分,副主编与主审各总计2分;编写者(含主编、副主编)以各人所撰写的字数计分。 2、其它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著作分值的60%计算。 3、修订教材按作者提供的修改部分字数来计分,重印教材不计分。 4、所有教辅材料与习题集(含正式出版)不计科研分。 |
科普与 文学著作 | 由专业领域5名同行专家,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认定 | 1.3/万字(国家级出版社) |
译著 | 由专业领域5名同行专家,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认定 | 1.2/万字(国家级出版社) |
教材 | 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精品教材 | 0.6/万字 |
省级重点教材、省级精品教材 | 0.5/万字 |
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 0.25/万字 |
国家级出版社教材 | 0.25/万字 |
其他出版社教材 | 0.1/万字 |
附注:
1、论文、科研项目、获奖、专利等科研分计算中涉及多人合作情况的,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分值分配,分配方案报科研处、财务处备案。
2、学院认定的期刊类别参见《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权威刊物认定目录》。
3、一篇论文被不同文献收录,科研统计分值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算。
4、所有成果必须明确署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和“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全称,简称及其他署名不记分。
第十二条 项目分值计算标准
项目级别 | 项 目 来 源 | 分值 |
国家级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规划办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自然科学项目、科技部863、973项目、国家教科规划办规划课题、国家科技部委托开展的国家级项目研究 | 100 |
部、省 A级项目 | 国家部委立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哲学社会规划办基金项目 | 60 |
省B级项目 | 省科技计划项目、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省教科规划办规划课题、省直属厅局受省社科规划办、省科技厅委托开展的省级项目研究;或省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20 |
市厅级项目 | 部委司局级项目、省厅局项目、省社科联项目、市级政府项目、市科技局项目、市政府职能部门受政府委托公开发布和招标的研究项目;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10 |
学会A级项目 | 中国高教学会、中国职教学会、中国成教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商经学会等国家一级学会项目 | 7 |
学会B级项目 | 省高教学会、省职教学会、省教育学会、省成教协会、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省商经学会等省级学会 | 4 |
横向项目 | 源于企事业单位 | 理工:1/万元 人文:1.5/万元 |
院级课题 | 重点 | 2 |
一般 | 1 |
学院组织申报的精品课程(资源) | 国家级 | 30 |
省级 | 16 |
市级 | 6 |
院级 | 3 |
附注:
1 、项目来源以立项单位签章为准;无论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只有结项后才能统计分值。
2、同一内容项目若重复立项,分值就高计算。
3、横向项目须附委托协议和统计年度进帐金额凭证的复印件。
4、以上所有无经费资助的纵向项目按同级项目标准减半计分。
第十三条成果获奖分值计算标准
奖励等级、分值 奖项类别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优秀(四等) |
科研 成果奖 | 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 200 | 160 | 120 | 50 |
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150 | 120 | 90 | / |
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 100 | 80 | 60 | / |
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80 | 60 | 40 | / |
市厅级科技进步奖 | 40 | 30 | 20 | / |
市厅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30 | 20 | 10 | / |
教学 成果奖 | 国家教学成果奖 | 140 (特等) | 100 (一等) | 80 (二等) | / |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120 | 90 | 70 | / |
省教学成果奖 | 70 (特等) | 40 (一等) | 20 (二等) | / |
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30 | 20 | 10 | / |
学院教育类,教学类科研成果奖 | 5 | 4 | 3 | 1 |
附注:
1、上述获奖仅限于国际权威机构、各级政府颁发的相应奖项,或国家、省(部)、
市(厅)级科技管理部门评定的相应奖项。
2、获得各级政府咨询奖,按相应级别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的50%计算分值。
第十四条 科研成果被授予专利、取得专利证书的,按照以下标准计入科研工作量:
| 发明专利 | 实用新型 | 软件著作权登记 | 外观设计 |
分值 | 16 | 4 | 1 | 1 |
注:(1)限2人,第一占总分值的70%,第二占总分值的30%;
(2)职务申报专利转化后获得的收益,学院与专利申请人按5:5进行分成;
(3)校企合作项目中的职务申报专利,专利发明人按相应职务申报专利分值的20%计入;
(4)职务申报专利是指:专利权人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利。
第十五条 艺术类实践成果计分标准:
项 目 | 分值 |
收藏 | 国家美术馆、博物馆 | 30 |
省美术馆、博物馆 | 10 |
参展与获奖(政府或省级以上美协、书协主办) | 国家级 | 一等奖(或金奖) | 90 |
二等奖(或银奖) | 50 |
三等奖(或铜奖) | 30 |
优秀奖 | 10 |
参展 | 6 |
省级 | 优秀奖 | 8 |
入围奖 | 4 |
参展 | 2 |
市级 | 一等奖(或金奖) | 6 |
二等奖(或银奖) | 4 |
三等奖(或铜奖) | 2 |
个人艺术作品展(政府或省级以上美协主办) | 国家级 | 100 |
省级 | 40 |
市级 | 15 |
发表作品 | 专业核心期刊/版 | 6 |
省部级期刊/版 | 2 |
公开出版的个人艺术(绘画、雕塑、摄影等)作品集 | | 10 |
附注:
1、国家级指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中国文联。
2、省级指省委宣传部、文化厅、教育厅、省文联。
2、市级指市委宣传部、文广局、教育局、市文联。
第十六条 科研工作量计算
1、每年1月份,参与科研工作量计算人员需按照学院要求统一申报。同时将科研成果原件或复印件报院科研处核实并存档。
2、科研处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实、计分,形成审核意见,审核意见报分管院长批准,抄送人事处作为年终计算依据之一。
第十七条 科研工作量考核
1、在超科研工作量计算时,院级课题、成果奖、精品课程(资源)以及院刊分值不计入;如果超出部分含有普通期刊论文的分值,这些分值减半计算;
2、在各类项目(课题)的结项材料中,如果含有论文、著作、教材等己经计分的成果,在该项目(课题)结项后计算科研工作量时,需从项目分值中扣除相应积分,扣除积分的上限为该项目(课题)分值的50%。
3、超科研工作量奖励:
超科研工作量 | 奖励金额 |
累计超额完成1—10分 | 超额部分每分奖励480元 |
累计超额完成11—30分 | 超额部分每分奖励500元 |
累计超额完成31分以上 | 超额部分每分奖励520元 |
4、未完成科研基础工作量,在年终考核奖中扣除相应部分:
扣除额度=(应完成科研工作量基础分值-实际完成分值)X 500元/分值
5、三年内达到退休年龄的教师,主要参与青蓝工程和教学督导,不作科研基础工作量要求,但超科研工作量仍按规定计算。
6、凡科研成果经查证属于剽窃或弄虚作假者,该成果以0分计,学院将予以适当的行政处罚。
7、根据统计,连续两年未完成科研工作量者,不得申报下一年度纵向科研项目;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现职任职年限内的科研工作量平均值须大于或等于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科研工作量的基础分值,否则,在其年限资格认定中应扣除相应年度。
第三章 附则
第十八条 对科研项目、成果、科研成果获奖的认定出现重大异议时,由院学术委员会审定。国家、省、市(厅)如开发出新的项目,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建议,报学院有关会议通过后给予计算科研工作量。
第十九条 专职教师因学院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等客观原因,未完成年度额定教学工作量,应服从系部其它工作的安排。经系部同意、学院审核后,可在规定范围内用相应的科研工作量抵扣教学工作量,具体细则见相关教学工作量考核办法。
第二十条 本《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权威刊物认定目录
1、权威论文刊物共分为四类,即一类期刊、二类期刊、三类期刊、四类期刊。
2、确立权威论文刊物的原则:重视权威刊物的学术性;考虑本院专业建设的实际,确保学院重点专业的建设,鼓励新建专业发展,适当照顾其他专业领域。
3、收录论文由权威检索机构检索为准,各类索引收录的论文必须是全文发表的论文。
4、各类期刊的增刊均不列入权威刊物目录。
5、中文核心期刊的认定以发表期间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合编)与《南京大学CSSCI来源核心期刊目录》的版本为准。
一类学术期刊
(一)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 2马克思主义研究 |
3新华文摘 (全文转载) | 4哲学研究 |
5社会学研究 | 6政治学研究 |
7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8民族研究 |
9法学研究 | 10中国法学 |
11中外法学 | 12法学家 |
13新闻与传播研究 | 14中国图书馆学报 |
15文学遗产 | 16文史 |
17中国语文 | 18外国语 |
19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外国文学评论 |
21文学评论 | 22求是 |
23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摘录) | 24人民日报(理论版) |
25光明日报(理论版) | 26自然辩证法研究 |
27心理学报 | 28伦理学研究 |
2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30教育研究 |
31教育研究与实验 | 32体育科学 |
33体育与科学 | 34文艺研究 |
35美术研究 | 36中国音乐学 |
37考古学报 | 38历史研究 |
39世界历史 | 40中国经济史研究 |
41 SSCI收录论文 | 42 A&HCI收录论文 |
(二)经济学、管理学
1中国工业经济 | 2世界经济 |
3金融研究 | 4财贸经济 |
5经济学动态 | 6经济研究 |
7管理世界 | 8中国软科学 |
9管理科学学报 | 10中国农村观察 |
11中国管理科学 | 12中国行政管理 |
13中国图书馆学报 | |
(三)自然科学类
1中国科学 | 2科学通报(全文) |
3数学学报 | 4化学学报 |
5物理学报 | 6计算机学报 |
7电子学报 | 8 SCI收录论文 |
二类学术期刊
(一)人文、社会科学
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 2 学术月刊 |
3自然辩证法通讯 | 4心理科学 |
5世界宗教研究 | 6统计研究 |
7社会科学战线 | 8中国人口科学 |
9国际问题研究 | 10中共党史研究 |
11政法论坛 | 12中国经济史研究 |
13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14经济学家 |
15 会计研究 | 16 中国农村经济 |
17 农业经济问题 | 18 世界经济与政治 |
19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 20 装饰 |
21国际贸易问题 | 22科学学研究 |
23科研管理 | 24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
25中国出版 | 26大学图书馆学报 |
27档案学研究 | 28情报学报 |
29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 30比较教育研究 |
31江海学刊 | 32中国高教研究 |
3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34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
35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36中国体育科技 |
37文献 | 38古汉语研究 |
39语言研究 | 40中国翻译 |
41 当代语言学 | 42 现代外语 |
43 外国文学 | 44外国文学研究 |
45文艺理论研究 | 46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47史学理论研究 | 48中国史研究 |
49近代史研究 | 50敦煌研究 |
51 SSCI及A&HCI源期刊 | 52世界经济研究 |
53新华文摘摘要 | 54国外社会科学 |
55投资研究 | 5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 |
57高校理论战线 | 58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59哲学动态 | 60中国经济研究 |
61战略与管理 | 62管理科学学报 |
63经济管理 | 64中国管理科学 |
65经济科学 | 66经济学季刊(北大) |
67美术 | 68世界美术 |
69财政研究 | 70人口研究 |
71旅游学刊 | 72中国统计 |
73审计研究 | 74现代传播 |
75数理统计与管理 | 76保险研究 |
77经济地理 | 78人文地理 |
79改革 | 80国际贸易 |
81国际金融研究 | 82管理工程学报 |
(二)自然科学
1 SCIE收录论文 | 2 EI Compendex收录论文 |
3化学通报 | 4 物理学进展 |
5自然科学进展 | 6 数学年刊(A辑) |
7 应用数学学报 | 8 计算数学 |
9 数学进展 | 10 系统科学与数学 |
11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A辑 | 12 数学物理学报 |
13 应用数学与力学 | 14 力学学报 |
15 固体力学学报 | 16 空气动力学学报 |
17 航空学报 | 18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辑 |
19 环境科学 | 20 光学学报 |
21 半导体学报 | 22 中国激光 |
23 金属学报 | 24 声学学报 |
25 动物学研究 | 2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
27 植物分类学报 | 28 无机材料学报 |
29 材料研究学报 | 30 生态学报 |
31 催化学报 | 32 微生物学通报 |
33 物理化学学报 | 34 分析化学 |
35 高分子学报 | 36 无机化学学报 |
37 有机化学 | 38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39 中国稀土学报 | 40 古生物学报 |
41 硅酸盐学报 | 42 天文学报 |
43 岩石学报 | 44 空间科学学报 |
45 地球物理学报 | 46 地震学报 |
47 气象学报 | 48 大气科学 |
49 地球化学 | 50 地质科学 |
51地质学报 | 52 矿物学报 |
53 海洋学报 | 54 海洋与湖沼 |
55 经济地理 | 56 地理学报 |
57 遥感学报 | 58 生理学报 |
59 生物工程学报 | 60 动物学报 |
6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 62 生物物理学报 |
63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 64 微生物学报 |
65生物多样性 | 66遗传 |
67 兽类学报 | 68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
69动物分类学报 | 70理化检验 |
(三)工学
1 低温工程 | 2 复合材料学报 |
3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 4 摩擦学学报 |
5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 6 传感技术学报 |
7 煤炭学报 | 8 石油学报 |
9 钢铁 | 10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11 机械工程学报 | 12 中国机械工程 |
13 仪器仪表学报 | 14 振动工程学报 |
15 兵工学报 | 16 工程热物理学报 |
17 内燃机学报 | 18 动力工程 |
19 内燃机工程 | 20 热力发电 |
21 太阳能学报 | 2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3 电力系统自动化 | 24 电工技术学报 |
25制冷学报 | 26 光子学报 |
27 光电工程 | 28 通信学报 |
29 电子与信息学报 | 30 电信科学 |
31 微波学报 | 32 电路与系统学报 |
33信息与控制 | 34 自动化学报 |
35 软件学报 | 36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37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38 控制理论与应用 |
39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 4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
41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 42宇航学报 |
43 化工学报 | 4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
45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 46 燃料化学学报 |
47 纺织学报 | 48 中国食品学报 |
49 建筑结构学报 | 50 建筑学报 |
51 岩土工程学报 | 52 土木工程学报 |
5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54 城市规划 |
55 水利学报 | 56 水力发电学报 |
57 海洋工程 | 58 测绘学报 |
59 汽车工程 | 60 中国公路学报 |
61 中国环境科学 | 62 环境科学学报 |
63 自然灾害学报 | 64食品与发酵工业 |
65食品科学 | |
(四)医学
1中国药学杂志 | 2 中国免疫学杂志 |
3 中国公共卫生 | 4 营养学报 |
5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6中国药理学通报 |
7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 |
(五)农学
1 中国水稻科学 | 2 土壤 |
3 植物病理学报 | 4 林学科学研究 |
5 中国水产科学 | |
(六)学报类
“985”高等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
三类学术期刊:
(一)最新版CSSCI收录期刊(已列为一、二类奖励学术期刊除外)。
(二)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不含扩展库)
(三)省级党报理论版(2000字以上)。
四类学术期刊
(一)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二)CSSCI收录期刊扩展版
(三)ISTP收录论文
(四)EI Page One收录论文
注:其它国际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类别由院学术委员会认定。